臉書是否會泡沫化?

facebook

來看一下近日的新聞,對於臉書可說是一連串的災難。但也非常值得大家深入來探究,我們對於創新的資訊服務所應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人們是否應該在臉書上曝露過多的隱私?表達過度的主見?這件事情本身就非常值得討論。

根據  CNBC 報導,野村 G10 外匯策略全球主管 Bilal Hafeez 率先提出當前的數據與平台的泡沫恐將遭到戳破(data / platform bubble)。其實,「泡沫」是大家很敏感的辭彙,這樣的說法不僅引發關注,也不禁讓人想到在台灣市佔率也很高的 LINE、WeChat 等軟體。在安裝這些軟體的時候,大家也都幾乎把手裡的通訊錄全部交出去。這些將來只要使用者個資被發現有被不當使用的時候,就會引發用戶信心的的潰堤。

 

KPMG安侯法律事務所執行顧問翁士傑表示,在司法單位做出任何裁決前,公眾輿論已經認定臉書在此次數以萬計的使用者及其朋友的個資被劍橋分析取得並利用的事件中,應負最大的責任。

個資被利用 KPMG:臉書應負最大責任

 

托希尼沃 (Ashish Toshniwal)是矽谷典型的成功例子,30多歲的他是應用程式開發公司YML的執行長,他認為立法者不應該在監管臉書一事上讓步,相反地,他贊成全力管控。

矽谷兩CEO贊成加強管控臉書

 

Mark Zuckberg強調Facebook是個人所建造,因此也必須全面為用戶隱私權益受損負責,同時也承認Facebook在監督諸如Cambridge Analytica等第三方服務使用用戶隱私內容失職。

臉書洩密風波恐遭罰7.1兆美元 蘋果、Google等可能面臨更嚴格監管

 

臉書執行長祖克伯表示,8700萬筆臉書用戶個資遭政治顧問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不當使用一事,連他自己的個資也被出賣,甚至坦承,臉書無法阻止所有不法廣告。

臉書個資外洩 祖克伯:我的也被賣

 

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對於臉書是否能夠快速解決用戶隱私安全問題持懷疑態度。沃茲尼亞克週一晚間作出了此番評論,此前他宣佈關閉了自己的臉書帳戶。

蘋果聯合創始人宣佈關閉臉書帳戶

 

吳姓男子等人利用臉書(Facebook)直播平台成立粉絲專頁販賣仿冒精品,保二警察刑事警察大隊監控掃蕩,起獲仿冒品7392件,侵權市值新台幣4000萬元。

臉書直播賣仿冒精品 侵權市值4000萬